葡萄乾有陽光濃縮而成的自然甜,用來代替精製糖,除了更容易吸收轉化成能量,還可以補充鉀、鎂、鐵及纖維質等人體必需營養素,搭配無糖可可粉而非高油脂的巧克力塊,就能大幅降低油糖熱量的殺傷力,同時,適度的咖啡因還能為困頓的腦袋注入一道靈光✨
葡萄乾有陽光濃縮而成的自然甜,用來代替精製糖,除了更容易吸收轉化成能量,還可以補充鉀、鎂、鐵及纖維質等人體必需營養素,搭配無糖可可粉而非高油脂的巧克力塊,就能大幅降低油糖熱量的殺傷力,同時,適度的咖啡因還能為困頓的腦袋注入一道靈光✨
這道土耳其料理有個特別的名字「蘇丹的喜悅Hünkar beğendi」,感覺挺高級但說白了就是燉肉搭配起司茄子泥,所以說難不難就是做起來有點麻煩,至於味道嘛,蘇丹有專人伺候問他不准,KO本人有付出勞力表示蠻值得是好吃的喔~
這道菜的淵原有很多傳說,有人說是以前蘇丹打獵途中肚子餓,廚師的就地取材(maybe路邊摘的茄子尬現獵的野味之類的),也有人說是拿破崙三世的老婆到蘇丹宮廷作客時,兩方廚師的創意交融(老法的起司奶醬+當地常見菜色烤茄子+蘇丹愛的燉肉),
雖說沒有明確文獻可以證實他的鄂圖曼王室淵源,也沒有提到蘇丹究竟愛不愛吃,但至少土人們都知道這道菜,然後外國人(譬如我本人)很愛XD
這款點心是從早餐麥片得到的靈感,健康的秘訣在使用香蕉泥取代砂糖,無糖可可粉提供主要風味,只要加少少巧克力碎片製造療癒的爆漿食感,免模具徒手搓圓捏扁就能烤~讓飲控朋朋也能安心吃甜甜,沒有飲控的朋朋多吃一塊也不會有罪惡感,根本救世來著(激動)
來自斯里蘭卡的Koththamalli是一種用薑和芫荽籽(即香菜的種籽,但沒什麼香菜味,而是一種獨特的清香)煮成的茶飲,家家戶戶都會煮來喝,算是日常保健茶,根據阿育吠陀的說法這茶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類似我們的青草茶這樣~
我發現日本人真的是很喜歡澱粉配澱粉,除了拉麵、煎餃都要配白飯外,這款來自大分縣的鄉土點心更絕~直接地瓜泥包地瓜泥🤣,而且製作時外皮和內餡乍看之下還長得87分像,只有入口時才會發現調味和口感有微妙不同,可說是兼顧飽足感和驚奇感,非常有逆轟人的調調。
這是我去雲林某小吃店發現的奇妙料理,相傳是老闆娘專治自家小孩不愛吃飯的妙招,白飯配上炒得鹹鹹甜甜的炒蛋,樸實的美味連大人都覺得好吃,居然還成了自家餐廳的人氣菜色。有次在家不知道吃什麼就盲做看看,私心再加碼白胡椒粉(原始版的沒這味,但我覺得很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和蔥花,還是覺得不錯吃捏~
這是蛋飯的原始版本。
有次在自助餐店被洋蔥炒甜椒的鮮甜驚艷到,剛好最近蕃茄不便宜,決定改用這個組合來做紅醬,前面步驟和一般炒菜差不多,但多了秘密武器煙燻紅椒粉和起司增添耐人尋味的尾韻和西餐的時髦感,通通打碎用來拌義大利麵,還能偷渡點蔬菜到不吃菜的挑食鬼肚子裡🤣
這道料理源自南義的常見家常菜炸茄子丸,本身全菜沒肉,但KO不是不能吃肉,於是有了這款茄肉混合的變體,茄子解絞肉的油膩,絞肉則是添了肉香,可說是相得益彰,烹調手法礙於不再年輕(一方面也是懶得清廚房)就別炸了,改用茄汁燉煮,酸甜開胃,配飯配麵都是挺不錯滴~
穀片一直是早餐桌上的常客,偏偏原味燕麥片健康但無味歹甲,市售調味款又暗藏糖糖危機,可說是有一好就沒兩好,我就想說乾脆自己做,調味使用蘋果丁和帶有辛甜風味的肉桂粉取代精製糖,就能做出肉桂捲風味的烤麥片~無糖高纖,風味不減,配牛奶當早餐、當點心解嘴饞都很可以👍
俗話說小酌怡情,偏偏就是烤炸高油下酒菜讓好情調多了點負擔,那就調整一下,用豆腐取代麵包加入百搭好朋友起司九層塔,再用甜醬油煎得甜甜鹹鹹好刷嘴,高蛋白質還有飽足感,就可以不帶罪惡感地繼續乾杯🍻
話說我原本是打算把油燒熱來個油潑大蒜製造熱炒風沙拉醬,但懶癌上身不想開火決定改用微波爐,效果也是香噴噴👃蔬菜的部分使用紅蘿蔔取代要一片一片洗的葉菜,用刨刀刨成緞帶狀,好看之餘也更好入口,吃起來酸甜入味,咖滋咖滋超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