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252.jpg

 

這配方來自1940年的英國,儘管戰爭在打,司康(Scone)還是要吃,於是出現不少克難食譜。其共通點是糖和奶油等因物資有限、宜能省則省,有的麵團還會添加馬鈴薯取代部分麵粉(因為比起其他進口穀物,本地種植的馬鈴薯能為國家省下大把運輸成本,是戰爭時期政府積極推廣的主食)。

 

這樣的調整雖然是時局下的不得已,但換個角度來看,不正好符合時下最夯的低糖少油、少精緻澱粉等飲食潮流嗎!?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邊截一張BBC Food提供的經典司康食譜,你會發現配方裡高達1/4都是油😆(但這也就是它酥香好吃的關鍵啦):

 

image

(Classic scones with jam & clotted cream From BBC Goodfood.com)

 

 

另外我想講講盤子下面的背景圖,這張照片攝於二戰時、倫敦大轟炸(The Blitz,1940~1941)期間,當時的倫敦市民會躲在地鐵裡過夜,以躲避德軍不分晝夜的轟炸:

 

large_000000

(1940年11月的空襲中,躲在Elephant & Castle Station的平民。圖片來源:https://www.iwm.org.uk/

 


 

材料,6小顆份
———————


∙ 熟馬鈴薯泥_120g
∙ 麵粉_170g
∙ 鹽_1/2小匙
∙ 泡打粉_1小匙
∙ 糖_28g
∙ 食用油(奢侈一點就用奶油)_28g
∙ 牛奶_4~5大匙
 
∙ 防沾黏的麵粉(手粉用)_少許
∙ 牛奶(刷表面用)_一點點

作法
——


1.材料如圖,烤箱預熱至180度。(馬鈴薯蒸熟或水煮瀝乾皆可,壓成泥狀備用)

IMG_3226

 

2.取大碗混和麵粉、泡打粉、鹽和糖。

IMG_3227

 

3.加入馬鈴薯泥。

IMG_3228

 

4.用雙手邊抓變翻拌,混合成碎粒狀。

IMG_3229

 

5.中間挖一個洞,倒入食用油和牛奶。

IMG_3230

 

6.揉成團狀。
📍各家麵粉吸水度不同,需依實際狀況調整牛奶的份量,達到能成團、不黏手的程度即可。

IMG_3231

 

7.桿成厚2.5cm的長方形,用模具或刀子切成你喜歡的形狀,圓形、矩形、三角形都可以。

IMG_3232

 

8.放在鋪有烘焙紙的烤盤上,表面刷一層牛奶。

IMG_3233

 

9.用預熱到180度的烤箱烘烤15分鐘。
📍這個配方含油量不高,本以為會硬的跟石頭一樣,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加了馬鈴薯的關係,口感意外鬆軟,而且越嚼越香很耐吃喔~

IMG_3234

 


 

🇬🇧如果你剛好對英國的奇聞軼事有興趣,也歡迎來「看KOKO找到什麼英國事兒」看看喔:https://www.facebook.com/kokofounduk

 

FB(KOUK)長條

 


 
 
IG長條
arrow
arrow

    kokofound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