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掘地三尺,到倫敦當一日考古學家

不論你是拿著哪本旅遊指南,一定會介紹你這些地方:大英博物館、柯芬園、聖保羅大教堂,但是倫敦的故事啟僅止於地上,殊不知觀光客腳丫子底下的精彩程度也不遑多讓~這次帶各位看的這些地方特別適合逛完大點後順道逛過去看看,作為暫時擺脫人山人海喘口氣的中繼站。因為都在附近,當作一日散步路線也很好喔^^


>>如果你剛逛完聖保羅大教堂...也來這裏尋個寶:
Magpie Alley Crypt_辦公大樓拐個彎,聽見700年前修士們的怨嘆

>>如果你剛逛完大英博物館...順道來找找這個:
Kingsway Tram Subway_分隔島往下走,上個世紀老倫敦人的通勤叮叮車

>>如果你剛逛完柯芬園...一道來這裡打個卡:
Aldwych Tube Station_河岸街旁邊請,消失得比9又4/3月台更徹底的幽靈地鐵站


I.Magpie Alley Crypt 隱身辦公樓下的14世紀修道院
上帝啊,說好的關了門不是要再開一扇窗嗎QQ



天主教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Order )又譯作迦密會,或稱聖衣會(White Friars),因為他們在特定場合會套白色罩子在咖啡色的袍子上。這個修會在十三世紀的倫敦挺活躍,從弗利特街(Fleet Street)一代到泰晤士河都是他們活動的大本營,包括修道院、教堂和公墓等等,這個隱身在辦公大樓地地下室的老舊磚牆就是與他們修道院的遺跡,約莫可追溯到十四世紀。

⬆︎天主教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Order )

⬆︎天主教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Order )活動範圍

1381 年的時候,底層民眾不堪領主和人頭稅壓榨,爆發英格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眾暴動,稱為瓦特泰勒農民起義((英語稱Peasants' Revolt(「農民反抗」)、Wat Tyler's Rebellion(「瓦特·泰勒叛亂」)、或Great Rising(「大起義」)),義軍一路從農村殺到倫敦市,聖衣會的修道院是少數未被搗毀的建築之一。

但是顯然這次上帝關了一扇門沒有再開一扇窗,亨利八世(就是臉白白尖尖都不開口笑的伊莉莎白女王的爹)在位期間發動宗教改革,把修士們的不動產幾乎都被沒收然後送給他的醫生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派成員的William Buttes,其中當然包括聖衣會的修道院,它的大廳被改建成Whitefriars Playhouse,一個供年幼演員使用的劇場,地窖則被用來存放煤炭。

幾個世代交替後,這個地區變成了貧民窟,有了個暱稱叫Alsatia,是當時亡命之徒尋求庇護的地方,修道院的地窖便是他們的藏匿處之一。

 

⬆︎後來這個地窖在地底下藏了幾個世紀,一直到1895年才被發現,但要到1920年代當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把辦公室搬過來的時候才開始有人著手整理它。之後其他家新聞報紙業者像太陽報(the Sun)、每日鏡報紙(Daily Mirrow)等等也紛紛進駐Bouverie Street、Fleet Street一代,逐漸變成媒體業的大本營,當你從Bouverie Street拐彎走進Magpie Alley,牆壁上的磁磚印的黑白圖案、照片便是在介紹這地區出版工業的演進。

 

方向指南

檢視較大的地圖

當個不用上班的觀光客悠哉走進厭世氛圍濃厚的辦公大樓聚集地就是爽
痾不是,這張google map的截圖是跟你說要從這邊進去
Bouverie Street可以找到巷子的入口(就是兩個金髮正妹站的地方),
進去後走到底會看到一個類似天井的地方,再往下走兩階後左邊會有一個鐵柵欄,往下面看就會找到地窖了喔~

 


II.Kingsway Tram Subway 通往上世紀的電車遺跡
老一輩倫敦通勤族最強後盾,準時上班都靠它


說到地面鐵路或電車,不少人會先想到香港的叮叮車、去舊金山或者以前日本昭和時代城市裡會看到的運輸工具,不過倫敦在20世紀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個東東,就在國王大道(Kingsway)旁邊的Southampton Row上,這條路上有個欄杆圍起來的分隔島,裡面可以看到一個有點怪好像通往異次元的地下道, 大約在Holborn Station的後方。這個啊,是早期輕軌的遺跡之一,在 1950年代以前是負責連結倫敦東西向、南北向的重要樞紐。

雖然現在已經停止使用,不過從鎖住的欄杆望進去,還是可以看到一段鐵路的遺跡,據說當時坐電車從伊靈頓(Islintion)到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大概只要十分鐘的時間,我不免好奇如果是現在要花多久時間

⬆︎大略抓一下位置我們來算算

⬆︎https://tfl.gov.uk/倫敦交通局(?)的網站很方便,可以算路線、票價、時間等等,巴士、地鐵、地上輕軌都適用。

坐地鐵最快也要17分鐘呢,好像沒慢多少,但如果加上下樓跟轉車的時間應該就不只20分鐘了,
而對通勤族而言,能多睡哪怕只是一分鐘都是幸福,看到這裡大概會感嘆生不逢時吧。

這個地下通道建於1906年,有個地底月台在Holborn,在地底下往泰晤士河方向經過國王大道通往Aldwych,最後在滑鐵盧橋橋下回到地面。算是二十世紀初倫敦都市更新的一部分,一方面是為了整頓河岸街(Strand)東邊一帶的貧民窟,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國王大道上設立一個商業樞紐,以茲紀念英王愛德華七世,於是這裡搖身一變成為市內最體面、最寬廣的一條大街。

⬆︎電車隧道位於滑鐵盧橋下的另一個出入口(圖:維基百科)

⬆︎國王大道上的隧道出入口以前長這樣The tunnel pictured at some point between 1945 and 1951, from the collection of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copyright TfL

⬆︎在Holborn的地底月台(圖:http://underground-history.co.uk/kwupass.php)

然而隨著汽車普及,地面電車漸漸不再那麼受歡迎,到了1950年便結束營運,最後一趟發車是在1952年的7月5日。

既然建造經費已經砸下去了,關起來養蚊子是最不聰明的作法,於是在1964年的時候,河岸街附近的地底隧道被改成地下道以紓解東倫敦可怕的塞車狀況,剩下的隧道在1970年左右被當作水利防洪中心,但隨著1970年泰晤士河防洪閘(The Thames Barrier)啟用後關閉,它就變成放舊交通號誌的倉庫(現在應該也還是),偶爾也被當成電影片廠,如1955年的老電影《寶華尼車站》(Bhowani Junction)和1998年的跟復仇者聯盟名字有點像但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復仇者》( The Avengers)都在此隧道取景。它最近一次使用是2004年一群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的學生在這裡辦了個名為犯罪思想的展覽(Thought-crime)。

⬆︎1998年《復仇者》( The Avengers)電影片段(圖:http://www.british-film-locations.com/scene-52/The-Avengers-1998),影片裡好像是當作通往政府某部門的入口,並且有把河岸拉近,營造一種從河下面穿過好像很厲害的感覺XDD

該隧道2003年的時候曾經開放給民眾探險,有網友分享裡面的現況,有興趣可以參考:
http://underground-history.co.uk/kwupass.php

 

其實現在倫敦很南邊的地方還是有電車,當局也曾說過要重新規劃地面鐵路網,不過在國王大道上的這個隧道有沒有重見天日的一天就看它日後的造化了。

⬆︎下面淺綠色的路線就是現在的電車。

啊對了,這條馬路現在車還是很多,大家過馬路尋寶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喔

☞方向指南(隧道入口就在紅標處的分隔島)


檢視較大的地圖
 


III.Aldwych Tube Station 消失得比9又4/3月台更徹底的幽靈車站
一個失業不失志,再造事業第二春的勵志故事


不少人初到倫敦皆以地鐵作為交通工具首選,覺得不管到哪個奇怪角落上得了地鐵就回得了家,尤其是當你迷路的時候,看到代表地鐵站的紅色圓圈圈便猶如看到救命符一般,哎,奔得那叫一個歡快啊,但,還是先別衝得太早,因為有不少看起來像地鐵站的地方其實已經看的到坐不到了。

身為倫敦人口中的管子、全球最古老且錯綜復雜的地鐵系統,有諸多廢棄的車站散佈在城市各處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


特別是一開始地鐵市場是由多家廠商共同經營,競爭之下就產生很多雞肋站,像是有個叫British Museum的站,就是因為和隔壁Holborn站只差不到一百公尺,運量太差導致關門大吉。

今天介紹的這個算是廢棄車站裡最有名的一個,它叫Aldwych,是深藍色Piccadilly line上曾經的小夥伴。

開放於1907年,一開始本來叫河岸街站(Strand Station),但另一個Charing Cross Station其實更靠近河岸街尾巴(Strand Street),為避免混淆1915年的時候才更名成Aldwych,雖然位於交通熱點,但因爲它是個支線的底站,和上面的British Museum站同樣雞肋,所以客流量一直很低,儘管原始設計有兩條軌道,但載客一條便綽綽有餘,另一條只好拿來當作新月台設計、新號誌的測試地點。

 

二戰時期曾關閉長達六年的時間,作為民眾的防空洞兼博物館文物的庇護所,一肩扛起值得市民們感恩的重責大任,儘管戰後重新通車還是一樣門可羅雀,卻也沒人說要關站,英國人念舊的個性由此可見一斑:儘管最後僅剩尖峰時間營運、儘管一小時只有一班車,能多留一天就是一天。

最後一直撐到1994年,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源自於電梯的維修費實在不敷成本效益,於是Aldwych小夥伴便正式走入歷史。

有個都市傳說The Ghosts in Aldwych和這個站有關,維護軌道的工作人員透露曾看過女阿飄在站裡徘徊,Aldwych車站的前身是個老劇院the Royal Strand theatre,所以大家都覺得她應該是個女演員,因為不滿意謝幕的掌聲才陰魂不散。2002年,英國實境節目Most Haunted曾經前往探險,被封為抓鬼大師的通靈人Derek Acorah就說他有問出這個女鬼的名字叫Margaret,也真的是個演員。


⬆︎1901年Wych Street的明信片,劇院附近

不過我覺得在廢棄的車站裡,Aldwych車站的晚年生活算過得還不錯(有些同梯的在路面上已經什麼都不剩、屍骨無存了),早在他關站前由於乘客稀少,就已經是拍片的熱門地點,結束營運後依舊受劇組歡迎,像是V怪客、新世紀福爾摩斯都曾在此取景。有些會直接以此站作為片中場景,也有些會把它稍加改造成倫敦地鐵中其他車站,所以裡頭的電力、鐵道都還維護的很好,甚至有配置一台可行駛的列車供支援拍攝用,也算是另類的鹹魚翻身。

⬆︎2006年《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在隧道內取景,作為(圖:http://www.british-film-locations.com)

⬆︎2006年《V怪客》(V for Vendetta(圖:http://www.british-film-locations.com)

⬆︎2017年《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圖:http://www.british-film-locations.com)

 

這個網站有站內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看:

http://underground-history.co.uk/aldwych.php

其他廢棄車站列表請參考:

http://underground-history.co.uk/see.php


檢視較大的地圖


還有看更多,這裡看
Google地圖懶人包,請點我

⬇︎The most XXX in London⬇︎
倫敦最小登錄建築_K2紅色電話亭,保證原廠正貨
英國最小警察站_好警察,不吃肥
倫敦最早飲水噴泉_喝好水,保健康
倫敦最小房子10 Hyde Park Place_盜墓者不要來亂
全英最早自助投幣洗衣機 The Central Wash Cleaner

⬇︎不是文青也可以去的小眾博物館⬇︎
Geffrye Museum傑夫瑞博物館_歡迎回家,客廳時光機(順便吃吃倫敦人打卡名物小荳蔻麵包)
約翰索恩博士博物館_囤積系收藏家的家(順便看看以前倫敦好野人藏寶貝的小金庫)
Wellcome Collection 製藥巨擘愛亂買_貞X帶、木乃伊通通收(順便吃吃揪甘心平價下午茶)
Ragged School Museum貧民學校博物館
_100年前小朋友是這麼上學的

⬇︎你不知道的倫敦橋八卦⬇︎
路邊泰國餐廳上的St. Olva雕像_讓鐵橋垮下來的殺氣ㄟ挪威少年王
The Ferryman’s Seat苦逼擺渡人的待命時光_老闆有交代:屁股太大不予錄取
藏在倫敦塔橋下的露天停屍間Dead Man’s Hole_觀光客外看不見得人山人海
 

⬇︎喜歡我的文章懇請按讚追蹤以利鞭策KOKO⬇︎

 

 

arrow
arrow

    kokofound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